Warning:文章存在水平不足,口胡,语气变化,结构混乱,烂尾,意义不明,废话连篇等。
文章为基于明日方舟的推测,个人拙见,仅供参考,欢迎不同意见
战争通常而言是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集体间互相使用暴力来达成目的而进行的行为。
而战争形式自然是这个暴力的手段。
战争,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是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最暴力手段。
目前而言,鹰角给出的明日方舟世界观下泰拉并未提到大规模战争的形式,而是仅仅出现在他人的叙述,或是文档的记载中。
这一点并不是不能理解的——鹰角的军事水平并不能说是不错。
由于泰拉频发的天灾,那些饱经蹂躏,大概率贫瘠的土地并非什么重要资源,散落的少许村落也并非什么高价值目标,因此移动城市以及那极少量的无天灾地区才是泰拉诸国的核心领地,真实领土。
经济方面,同样由于天灾,这片大地的全球化体系是完全建立不能的,这种东西最多能在同一个旗号下的国家,甚至仅仅是相邻城市间进行一些贸易活动,这显然不能成为战争目的。
现在就能得出泰拉的战争大概率为何:由于对资源需求而发动的高风险领土扩张战争,或是争夺陆地控制权的霸权战争。
由于天灾的频发,安全地带的稀少,移动城市才是一国的根基,绝对不可能动摇的工业、农业核心,因此几乎所有的移动城市都可以认为是国家的核心力量,在目前表现出的城邦联合体组成的国家体系下的诸城更是如此,城邦不可能会让自己任人鱼肉。
然后,因为泰拉的自然环境让它的形态将与蓝星的陆战完全不同,泰拉的陆战应当会就像是海战一般围绕着各国移动城市的航道、固定的重要资源点,地形上的战略要冲,以及城市和军舰组建的舰队来展开。
那么想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要如何呢?
简而言之,摧毁对方的战争能力,或是让对方权衡利弊后主动议和。
最常见的手段便是摧毁对方的工、农业基础,无法维持军队甚至国民的日常生活。
其次,则是让对手失血而死,人力的消耗,国力的流失,慢慢地将国家这只骆驼压死——这一点看看二次大战后的苏联和联合王国即可。
文章为基于明日方舟的推测,个人拙见,仅供参考,欢迎不同意见
战争通常而言是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集体间互相使用暴力来达成目的而进行的行为。
而战争形式自然是这个暴力的手段。
战争,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是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最暴力手段。
目前而言,鹰角给出的明日方舟世界观下泰拉并未提到大规模战争的形式,而是仅仅出现在他人的叙述,或是文档的记载中。
这一点并不是不能理解的——鹰角的军事水平并不能说是不错。
由于泰拉频发的天灾,那些饱经蹂躏,大概率贫瘠的土地并非什么重要资源,散落的少许村落也并非什么高价值目标,因此移动城市以及那极少量的无天灾地区才是泰拉诸国的核心领地,真实领土。
经济方面,同样由于天灾,这片大地的全球化体系是完全建立不能的,这种东西最多能在同一个旗号下的国家,甚至仅仅是相邻城市间进行一些贸易活动,这显然不能成为战争目的。
现在就能得出泰拉的战争大概率为何:由于对资源需求而发动的高风险领土扩张战争,或是争夺陆地控制权的霸权战争。
由于天灾的频发,安全地带的稀少,移动城市才是一国的根基,绝对不可能动摇的工业、农业核心,因此几乎所有的移动城市都可以认为是国家的核心力量,在目前表现出的城邦联合体组成的国家体系下的诸城更是如此,城邦不可能会让自己任人鱼肉。
然后,因为泰拉的自然环境让它的形态将与蓝星的陆战完全不同,泰拉的陆战应当会就像是海战一般围绕着各国移动城市的航道、固定的重要资源点,地形上的战略要冲,以及城市和军舰组建的舰队来展开。
那么想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要如何呢?
简而言之,摧毁对方的战争能力,或是让对方权衡利弊后主动议和。
最常见的手段便是摧毁对方的工、农业基础,无法维持军队甚至国民的日常生活。
其次,则是让对手失血而死,人力的消耗,国力的流失,慢慢地将国家这只骆驼压死——这一点看看二次大战后的苏联和联合王国即可。
"关于苏英"
前者由于战争消耗的年轻人太多导致数十年后开始出现大量政治问题,最终在1991年解体,从百年前的沙俄便开始的男女比例失调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后者,在两次大战中维护自己已经开始衰落的荣光,第一次在经济上元气大伤,欠一屁股外债,殖民地也因为过度压榨都怨气冲天。随后在二次大战中,由于丘吉尔砸锅卖铁地和第三帝国死磕,最终大英帝国在战后的短短时间里便落到了二流国家的地位。
这两国事实上都是失血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至少对于当年还未严重衰落的大英帝国而言,若是知道这样的后果,那他们估摸着也不会像本世界线一般死磕到底。
而如果是同一个圈子下的泰拉诸国很难出现这一类的状况,议和会是更好的选择——当然,我也不知道高卢对来踢门的几家造成了多大损害就是了。
而后者,在两次大战中维护自己已经开始衰落的荣光,第一次在经济上元气大伤,欠一屁股外债,殖民地也因为过度压榨都怨气冲天。随后在二次大战中,由于丘吉尔砸锅卖铁地和第三帝国死磕,最终大英帝国在战后的短短时间里便落到了二流国家的地位。
这两国事实上都是失血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至少对于当年还未严重衰落的大英帝国而言,若是知道这样的后果,那他们估摸着也不会像本世界线一般死磕到底。
而如果是同一个圈子下的泰拉诸国很难出现这一类的状况,议和会是更好的选择——当然,我也不知道高卢对来踢门的几家造成了多大损害就是了。
因为泰拉诸国领土的特殊性,通常来说这两个手段是可以同时执行的。
泰拉的工业规模不大,由于移动城市的分隔而必须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给自足,这使得国家想要新建一座移动城会阻碍重重,对方的移动城也成为了珍贵的资源。
由于泰拉的信息通讯技术和航空技术并不发达,而且移动城是由区块构成,这意味着难以直接打击到工、农业基础,而在无法对后方进行大规模打击的情况下,正面冲突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对于诸城诸国来说,武装区块和工农业区块的分割不仅有助于集中化提升产能,更能极大地避免工农业先于军队遭到打击,因此城市模块化的互不干扰基本上可以说是必然出现的。
这时,战争目标也就明确了起来,即对武装的区块进行打击并摧毁,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俘获/占领,而无强自卫能力的工农业区块则只有占领这一选项。
战争焦点也将会是保护己方航线,截断对方航线和争夺控制权。
战争目标已经得出,下一步便是军队的状况。
若要说起战争,后勤问题便不可避免。
武器装备,口粮衣物,泰拉人的需求并不和我们有什么很大区别。
这时我们需要引入天灾这一概念。
天灾,泰拉的各类自然灾害的统称,包含飓风、雪灾、地震,甚至陨石坠落等。
而自然灾害对于一支大规模军队而言是一场噩梦,它会截断退路,阻断进攻,使得军队不得不绕行,后勤线路被截断,甚至直接被困死——显而易见他们会造成极大量的额外损耗。以战养战之法在工业化铺开前的时代或许能做到,如梦魇部族似乎便做到过,但它显然不可能撑起一支工业化的军队。
此时,由于行动基地(移动城)的性质,上述的问题都能够解决了——由于它自给自足的特性,这就像是科幻作品中星舰级的母舰一样的存在:它是集基地,堡垒,工厂,农田,船坞等用途为一身的支点。
再次重复一遍废话,移动城是泰拉的战争热点,战争核心,一切军事行动都围绕着它。
综上所述,泰拉的军队不会离开移动城市太远,最远也只会到达移动城市开始移动前能及时返回的距离。
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到战争的形态——战争形态与后勤形态的关联极大,就像神圣骡马帝国也不是完全依靠骡马运物资一样, 泰拉拉不起城际的铁路网会限制住它的军队形式。
剧情中泰拉诸国仍在摸索军备应当是何种形态,就像是一次大战时那样出现一种类似百家争鸣的情况,但它们似乎没有任何一国有朝机动作战方面发展过,我们完全没有见到过任何关于机械化步兵的情报——更别说八章里毛子的25步师这种诡异玩意了。
再提到航空战力:参考坏家伙号吸引火力时的状况,底下术师甚至没认出这是个什么玩意,由此可见航空技术到底是烂到什么地步,他们在战斗中见到头顶上有飞行物想到的都不是赶紧干下来。因此泰拉的航空战力顶了天也就是UAV组成的集群了。
现在我们得出了军队的组成。
刀剑矛盾近战制式四件套,铳械弓弩等中近距支援者,迫击炮兵和术师等中远距支援者,操控UAV的全能部队,还有迄今为止只有名字的,没有任何描述的炮兵。
这里由于个人战力的差异,各兵种中的尖兵也是他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概率会被单独编制。
个人以上就是载具,但我只见过民用车没见过军车所以当它不存在就完事
再上一级就是军舰和城市了——移动城市和军舰会负责对野战军的支援,承担大量的运输机能,并且负责最远距最前方的推进。
这时候出现了问题
无论是糟糕的单兵近/远作战装备和战术还是更加令人崩溃的火炮科技和军队机械化/摩托化状况都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中世纪。甚至暴论一些,泰拉军队就是一个威力加强版套皮复刻的中世纪,甚至于政体、军队体制都像是中世纪,国家也只是各个城邦的联合体。
而相应的,这个“国家”的军事基层组织体系,需要诸城征召兵形成一个5-30年的兵役制度,这个数字主要基于方舟的战术设计和战略思路推测而出——在不包括特殊武器或编制配合的情况下,征召兵受训到成为战力最低都也应该要有4年起步:编制组成1-2年,基础的武器训练1年,作战能力训练1-2年左右,而更上级的精锐部队则需要更久一些。
这几乎直接摁死了职业军队的规模。
甚至于我个人推测上,泰拉的军队本来应该是不脱产的全民皆兵——就这产能憋个没啥用,低收益高风险的部队图个啥?但一联想到诸国政体,那么它们也就有了存在必要:要搞剥削专政的嘛,杀自己人赚钱,压榨底层续命。
但更加离谱的就是,就这个稀烂的泰拉编制竟然还能组成集团军。
集团军是近现代的大纵深高强度统合编制,建立的主要原因就是消耗太大——上一批没顶上去多久呢就给打完了,第二批马上就要补充战线,从一战到现代都是这样。
一开始还认为也许是罗马军团那样的情况,也即义务兵役,自备武装,财产定兵种,只不过鹰角觉得Legion不好听要叫ArmyGroup,但这一次危机合约给我搞不会了,这回弄出来一个以近战士兵为主力,携带26架具备优秀对地打击能力的UAV,而且还能呼叫也许是连属炮兵支援的无人机侦查排。
这让我决定放弃这方面。
现在让我们推测一下泰拉的作战。
首先,以最大规模的移动城市、陆行战舰组成的舰队开始。
陆行舰的作用是什么?抢夺区域控制权,打击敌方舰队。
对于陆行舰而言,虽然身不能为自己进行补给,但是港口,也就是移动城市是可以进行伴随移动的,所以完全可以做到每一次出击都回港补给。
而移动城市的作用则是去抢战略纵深,顺便欺负陆行舰,并且因为本身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当做舰船港口,因此除了躲天灾完全不用四处去巡逻、补给。
在这种情况下,抢夺控制权实际上是并不如焦土战术对全面战争来的有效的——但现在的泰拉诸国不会真正地去执行焦土,因为一座移动城市能带来的优势也相当巨大,即使是敌方的城市也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并且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不太可能直接复刻二战中毛子用空间换时间对自己焦土的战略,移动城市不管对于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城丢了可以再抢回来,如果毁了重建就要许久才能重建了。
这里也许应该插入泰拉的工业方面的分析,但由于这在这个话题里并非缺了便无法继续的内容,同时鹰角给出的部分实在太少,因此按下不表。
由于泰拉并不能像海军的绿水学派一般使用小型对抗大型,它们对大型造成的杀伤力不足,目前也没有出现类似鱼雷的能对舰只造成严重毁伤的武器,因此跳帮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先是进行保留后勤线路的武装区块和工农业区块的拆分,而随后,部分武装区块将与与中小型舰只编成前卫舰队攻向对方舰队,城市和舰船间开始互相发射舰炮并互相逼近,直到撞击后进行跳帮登陆,随后展开极大规模的巷战,最终通过瘫痪城市动力源或是全面占领的方式结束一次交战——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两军对垒。
而各类城防工事等也都将在舰上进行,如堑壕和碉堡等——它们在面对移动城市和舰船在倾轧时显得无力,但它们在跳帮中的巷战将会发挥极大作用。
对于移动城,要塞,战略地带的攻击在剧情中并不少见,这类型的战斗价值应当是最高。
尖兵,如剧情第八章中罗德岛的小队渗透进入核心城,通过突击斩首来瘫痪切尔诺伯格核心城的举动,这一类的精锐突击也将在泰拉战争中占据极大比重。尖兵与尖兵间的对抗也将会是不亚于常规军队和舰只战力的重要课题。
野战军的最大作用应当是清除可能的对舰地雷,清空地形中隐蔽的反舰武装和渗透部队,并侦察对方舰只来执行单方面打击。远程炮击的可行性取决于泰拉的火炮技术如何,但野战部队的肃清也会是一个战争重点。
与此同时,由于大地过于广阔,诸如锈锤这样的组织很难被清剿,但同样的,他们也很难对一座有所防备的移动城市造成威胁。
关于个人战力的废话
关于个人战力——我实在见到太多关于个人战力对军队的影响讨论了,处于时不时就让血压直窜的情况。
远一些,一战的堑壕战中一个机枪手压制甚至屠杀几百个步兵也并非什么难事。
让我们年代放近一些,一个二次大战时期的T-34/85坦克营,共30辆坦克进行集群作战,他们主要负责对德机动化步兵阵地突破的工作——他们平均下来每一辆车都可以扬了一辆三/四号坦克,用两挺7.62mmDT机枪以及85mm主炮发射的高爆弹来压得上千个没有反装甲能力的步兵抬不起头,并且还能强行突破3-5个战壕或临时防线。
这样一个坦克营,在战术得当的情况下足以正面击溃有一个没有配备高射炮和足够先进的反坦克炮的步兵旅——只要你不能在我踢进阵地前直接扬了我,那你们就要倒霉了。
一个T-34/85车组由5人组成,即驾驶员,航向机枪手,炮手、装填手、车长五人,而他们每个人的训练时间至多也就一年,且他们可以各自替换。而坦克这东西众所周知,它是消耗品。
在个体战力差异这方面是否有了些既视感?
现实里的战斗力差异和游戏相比只会更加悬殊而不会缩小。
而我见到的大多数讨论都非常喜欢假定一个不存在对应反制力量的战场,然后开始放个体战力差异,像是让42奶奶进战场开黄昏然后开始大杀特杀还要说燃灰高难度级别的石头人太少所以不准用——那怎么办嘛,等着挨砍得了,讨论这个到底意义在哪呢?
我这边搞二设时设定倒是没这么严格思考过,甚至移动城市的设定我都吃了(草)
总的来说,战术的角度上,我这边的设定里,由于基本假设中写了一个“泰拉的某种类似空气阻力的基底阻力的影响下,单兵轻武器不容易做出枪械(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质量越小动能越小,所以枪械性能堪忧,需要加大口径才可堪一用(因此单兵武器往往不使用庞大难以携带的枪械,而是使用弩箭这种大质量低速度的投射体——不使用弓弦的气动弩,斯科特老哥的那杆狙很可能就是),但对应的到了大口径削弱就没有那么严重了,只是弹速仍然偏低)”,所以没有从源头上ban掉大型火炮或火箭弹的存在,而是反过来把较高强度的部分士兵加强到了能够用弓弩拦截部分火箭弹的程度(草这河里吗),同时加强了长距离战斗方面的设定(比如用于给火箭弹中继引导和指引机动的大型奇术运算实体,给投射体施加减阻法术的炮击法术师和用于抵消法术引导减阻等效果(或干脆抵消纯法术攻击)的现实稳定帷幕)
但是完全没想过怎么把移动城市塞进来(草)
经济的角度上,可能是我的主要舞台在萨尔贡,所以反倒经济上没怎么涉及……我个人倾向于认为移动城市从历史角度上是移动工业基地(和扩展出来的附属城市)的后续,而不是城市的升级。
天灾虽然恐怖,但从目前的剧情来看就地生活的聚落在泰拉范围内并不是少数,城市也并不是全都选择了移动城市化(虽然趋势上如此)。移动城市的经济基础,是源石本身的特性“分布广泛、开采容易但运输困难且代价高昂”,(个人的猜测里,还结合了奇术的部分特性,比如安吉丽娜的反重力能力就很适合移动城市,很可能某些奇术设备可以做到类似功能)这决定了移动工业基地比运输源石更适合泰拉环境。而粮食生产等方面很可能并不能(或者现在的移动城市已经富裕到可以大量携带农田了?)完全脱离土地,移动城市和现在的城市一样需要其他资源产地的供养。
所以我的设定中……或者说我那篇安科的背景,另一篇另一个论坛里试着写的安科,所在的舞台就是哥伦比亚的一处矿业基地(顺道一说我设定时管那些地方统称碎石带(笑))。移动都市本身不能采集钢铁,矿区只能定在那里。
(到我的二设还可以再离谱一点,我设定化石能源没有彻底消失,而是被源石能源体系竞争击败了_(:з」∠)_因为化石能源很难和源石能源一样搞移动城市,对应的移动城市也不会很用心发展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派系的话,城市应该是正面对抗天灾的(大声)来点涩的!大型奇术护盾啊!地震平衡杆啊!防风堤啊!)
然后……战争的角度上,我觉得除非世界大战年代搞灭国战争这种级别,正常情况下移动城市不会呆在前线——谁会让自家城市呆在前线啊,反正我不会.jpg——我的话倾向于罗德岛这种程度的巡沙舰母舰就是战舰的极限了,这种程度的舰船本身可以有一定工业能力,相当于群星里主宰的感觉了。
然后城市到达的地方就是国土(暴论)土地上的人说不定还是墙头草的年代吧,这年头真的有民族主义诞生了吗——哦有种族主义,那没事了——战争摩擦也基本上就是以城市对碰(指开的比较接近的情况下)这种为主了,军队?军队打的是自己人(错乱)
V2的危机-战争这种就比较合适,某个地区发生了城市入境的危机,还可以撤回去之类的消掉嘛(错乱)
至于完全的战争潜力,就只有内战的时候了,封建国家内战内行(悲)
(越看越像游牧啊,来个大可汗罢())
你这话说的好像:德棍工兵智力不健全 挖掩体不知道挖反坦克壕和防炮洞 顺带提一嘴 德棍旅一级有27门卡车拉的牵引反坦克炮 分在每个步兵团的重装机械化连里,后期只多不少 不存在旅一级单位手里没反坦克炮的情况
话又说回来,泰拉的科技树属于歪到一定程度了,似乎设定是烧矿石的世界观的东西科技树都很歪
所以我们不能用正常人的逻辑去推测一群科技树点歪了的人的作战逻辑
不过打仗靠跳帮似乎倒是真,建议装备乌鸦吊希腊火
你这话说的好像:德棍工兵智力不健全 挖掩体不知道挖反坦克壕和防炮洞 顺带提一嘴 德棍旅一级有27门卡车拉的牵引反坦克炮 分在每个步兵团的重装机械化连里,后期只多不少 不存在旅一级单位手里没反坦克炮的情况
话又说回来,泰拉的科技树属于歪到一定程度了,似乎设定是烧矿石的世界观的东西科技树都很歪
所以我们不能用正常人的逻辑去推测一群科技树点歪了的人的作战逻辑
不过打仗靠跳帮似乎倒是真,建议装备乌鸦吊希腊火
写那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为表达无反制对策下强战力的压倒性优势。而当然,现实里也不会发生例子中的这种情况,德军不是韭菜也不是猪,因此只是用于反驳一些过度吹捧或贬低个人战力的言论。
如果这个例子引你血压升高了,那么我在这里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