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随笔】《明日方舟》究竟在讲一个什么故事?
如潘多拉的魔盒一般,文学书写痛苦,但仍有希望——题记
《明日方舟》究竟在讲一个什么故事?我曾一再将舟游剧情的深度和意义作为“游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的有力论据,但当我自问:“《明日方舟》究竟讲了什么?”的时候,却一时语塞。我记得当初的回答是“反压迫,反歧视”云云。一想好像完全在描述整合运动,再一想好像又没错,因为在前8章中确实是罗德岛与整合运动的对抗占重头戏。可直至第8章结束我们作为“博士”对整合运动的了解又点至面最终拼凑成一块完整的拼图,但对于“自己”——即罗德岛,仍停留在由点至线的阶段,知之甚少。
要探求“讲了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讲”即叙述视角。舟游给出的视角我们姑且称为“录像带视角”,具体一点可以定义为半上帝视角即对我方全知,但对敌方处于半愚昧状态(有一些敌方的半线索信息不妨假设是有关人物被记忆读取后的补充),有关于此我曾经的一个猜测是作为失忆者,作战记录的主要功效并不是什么提升干员的战斗能力而在于提升博士,找到他们作为干员的“使用说明”。因此就这样的叙述视角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如在肉鸽的收藏品中已能见到有关outcast的讯息),即罗德岛与我们作为博士的所知是否同步。一方面博士作为指挥者确凿无疑地参与故事(主线),另一方面疏离、破碎的时间线又有只是过去的记录之感。这样的矛盾感让我想起菲利普·迪克的《尤比克》,或生或死,或失忆或记住,也许“博士”正处在另一次的无知觉状态,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是对于那个博士的过去,及过去的过去。
当然,以上推理仅在鹰角有意识将一切信息获取合理化的情况下成立,有更大可能其中只是单纯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我们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并不作为博士而作为玩家。(对此另一种说法就是对于一篇小说,作家写作时是从自己的视角去看亦或是小说中角色的视角去看)
我们暂且从舟游中的信息供给符合逻辑这一角度去探求舟游究竟在讲一个什么故事——以及这个故事将会叙写什么。
主线:龙门、切城、乌萨斯,就目前来看,与整合运动的故事,只是一部如《追忆似水年华》的鸿篇巨制中的第一章,而表现形式与戏剧无比贴近,叙事,抒情,议论,以及强烈的戏剧冲突:罗德岛与整合运动根本的价值观,整合运动的过去和现在,斗士塔露拉与黑蛇等等诸如此类。抒情的笔力也在浮士德,霜星,爱国者等整合运动干部的落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几乎所有文本中的抒情了,舟游的语言风格总是克制的,即便是这样的“淋漓尽致”,也不免借助意向,如断弩,辣椒糖果之类表现)。他所讲述的,若只看主线(前8章),确实是一个有关整合运动的故事。
可是不能“只看主线”,Side Story中叙事并进,炎国,卡兹戴尔,卡西米尔,谢拉格.....我们更应从这之中观出舟游的叙述目标:“这片大地”。并不是很难理解,总是主线、Side Story、故事集的笔墨是降序排列的,但重要性并无差别:分别叙述了“这片大地”上的组织、团体与个人。(而国家即便作为重要的背景,它终究不是叙述的对象,如长夜临光必然与卡西米尔有关,但其侧重点在对骑士精神的探究)
接着是对大故事线的预想,这时必须搬出一本不得不谈的书——《白鲸》。博士之形象有亚哈船长之原型几乎已成为一个共识,便姑且当作一个小结论来用。而在其中,大海为何物?裴阔德号为何物?莫比·迪克又为何物?
如果以原文中这几者的关系来讲,大海会是泰拉大陆,裴阔德号会是罗德岛,而莫比·迪克即为泰拉大陆上某种尚未知晓的法则(热力学第二定律(笑))。这法则应当与源石,与石棺,与魔王,与大静谧及所有超自然(这个词用得显然有些古怪,因为这种“超自然”在泰拉大陆中已是自然)现象有着根本关联。博士也极有可能是这“天理”之造物,本为泰拉大陆的管理者,却因某种缘由走上反抗“天理”之路,结局——如果没有什么机械降神,也就是如亚哈失落在海洋中一样,失落在这片大地之上。
或者有另一种猜想,偏重于精神,源于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很直白地将《白鲸》列为荒诞创作的典型,此种推论基于莫比·迪克意味着荒诞且鹰角将这一主题延伸至舟游当中。那么博士处在怎样的位置?反抗荒诞并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抗荒诞,失忆是荒诞,如我所言的二次昏迷仍是荒诞。但即便博士能够真正战胜荒诞,精神醒来了,荒诞也不会消失,它永远存在于这片大地之上。
第二种猜测我认为并不会成为真实所述:那样一切表象一切伏笔全部失去意义,直指存在本身,可能会有更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但对于玩家而言面临的是存在与虚无的拷问,这太过沉重,及游戏中世界的崩塌——即便崩塌本身是目的,就如同不为伏笔解释而彻底摧毁它作为艺术手法一样。但这依旧是一种想法,虽然价值仅仅在于被说出来。
那么回到第一种想法,此时解决了逻辑上的问题,剩下便是精神上的主旨问题。对于舟游,重要的点落在了“太阳照常升起”,同样因为这句话舟游被诟病良多。但纵使多数情况下事件的发生有偶然性,但对于混乱的大陆,及罗德岛干员的频繁出任务,遇见突发事件几乎成为必然,而偶然性只在于“谁”及“哪里”。这里的“照常升起”并不具讽刺意味,但也有两层含义:一者是不让照耀混乱地区的光亮变得灰暗,二者是不让照耀罗德岛的光亮更加辉煌(当然重点是前者)。灾难的破坏性只有当爆发之后才能真真切切地意识到——那盖棺定论的历史,而罗德岛所承担的作用是让灾难消弭在发生之前,“我们竭尽全力,为了让明天的太阳正常升起”,这很有理想主义的意味,当然前提是并不把“太阳”的升起当作理所当然。这样的做法几乎注定着无名,多数人都抱着无知“发生了又如何,我现在不是好好的?”纯真到有些显得愚蠢的无知。但无名则应征了“照常升起”的第二重,虽不重要,可却是出发点,罗德岛的力量还不足以去叫板,去成为众矢之的,反抗的起码保证是存活,罗德岛需要去维护一种微妙的平衡作为立身之本,阳光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或许有人要说,在我的推测中,“失落”是博士及罗德岛的终点,既然如此那么一切都变得无意义起来。果真如此么?有第一个反抗者便会有第二个,一个反抗者的失落并证明不了什么,潘多拉的魔盒一层一层翻开苦难一层一层加重——但毕竟最后是希望,一切行动都有其价值。我不知道反抗者会不会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而只要有一个人的反抗成功了,所有的反抗者便都成功了。
一句话概括:底色再灰暗,也不曾失去光亮。正如《白鲸》印在卷首的那句话:
所有你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fx
★★见习博士
随行者
第一篇非同人创作,年终冲业绩了属于是
回复
div2009
★注册博士
但是没什么人看,还是太分散了。
fx:
学校里摸的()时间不够确实有点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举报
拉黑 3年前手机端回复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